close
謝謝 poca118 熱情贊助

轉貼自百度貼吧 / 作者:普洱茶香

對張學友感覺的改變,是從《男人四十》開始。
許鞍華鏡頭中的學友,不再似記憶中那般血氣方剛,
代之的是一個普通中年男人的隱忍、無奈和歲月夾擊中的尷尬。
最難忘的是兩組如水燈光掃過學友正面的近景鏡頭——
局促小屋裏中年男人的不如意,面對青春洋溢學生時的內心波瀾,
學友演繹的欲語還休卻讓人心有戚戚。
學友內斂又富有張力的表演,證明他在遇到好的導演和劇本時,
完全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表演能量。而更重要的是,
《男人四十》的張學友展現了他細膩和極富層次的文藝氣質。
然後,在2003年金像獎的頒獎式上,
四大天王為了剛逝去的張國榮重聚,演唱張的《當年情》。
毫無懸念,學友成為事實上的主唱;
並且將差點跑調的小合唱,重新拉回到原作的旋律上。
2005年,先生帶著我在上海看學友付出很多心血的國語版《雪狼湖》。
儘管與韋伯爐火純青的音樂劇相比,
《雪狼湖》在故事上仍顯單薄,在音樂的流暢性上也需完善;
但是,無論從表演形式和藝術元素上來講,
《雪狼湖》的確是華人當代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音樂劇。
僅憑這點,張學友就值得熱愛華語音樂的人們給予掌聲和肯定。
而學友在演滿《雪狼湖》103場後,
明確表示不再出演男主角——相比在舞臺上收穫關注與掌聲,
學友更關注的是《雪狼湖》這部作品的持續性發展。
回想自己97對學友製作音樂劇初衷的看輕,不覺應該對學友說聲抱歉。

2007年,在流行樂壇“好久不見”的學友開始了內地的巡迴之旅。
在上海的演出市場上,只有學友可以在八萬人體育場連開兩場,
且兩場爆滿——而這是王菲和周傑倫都不曾達到的高度。
在演唱會上,學友演唱了早期的一些經典歌曲,
也演繹了2001年以來的一些新作——
《我真的受傷了》、《瑤瑤》、《講你知》、《在你身邊》,
並且將《雪狼湖》和《如果▪愛》的精彩片斷糅合成一部小型的音樂劇。
相比經典歌曲,我更喜歡他新歌及音樂劇的部分。
因為那是四十歲以後的學友,
在給予了更多的空間後,實踐出的他理念中的音樂。
而通過這些音樂,我們可以瞭解一個更真實和完整的學友。
此時的學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憑藉天賦恣意歌唱的歌者,
而是通過音樂來講述很多感悟的前行者。
沿著學友四十歲後的音樂軌跡,
更加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年逾不惑的歌手所默默堅持的使命和責任。
儘管平實的學友一直沒有明確的表示他下一階段的音樂目標,
但從他創意《雪狼湖》,到專輯收錄多元化的歌曲,
到重新演繹其他風格歌手的作品,再到重新編排國語版《雪狼湖》,
以及作為《在你身邊》的監製,和醞釀音樂劇《如果▪愛》,
我們可以揣測出學友正沿著從“歌手”到“音樂人”的路徑前行。
沒有人會否認學友作為歌手所具有的優勢和天賦。
如果學友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製作人,
在前行的道路上,他可能將遭遇比以往更大的挑戰。
特別是學友能否突破作為歌手的習慣思維,
從更加全局和前瞻的角度,來把握音樂作品創作的原則——
感受聽者的心靈需求,讓個人創作偏好與聽者心靈需求產生共鳴
——依然是學友未完的課題。
我期待著數年之後,學友能夠實現從歌手到音樂製作人的華麗轉身。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繼續給予我們的理解、關注和掌聲。

我必須承認,在而立之年對一位早已熟悉的歌手產生好感,
不僅是因為認同其音樂,還因為認同其音樂之外的理念。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喜歡張學友的先生的確與張學友有很多相似之處
——譬如對長達五六十年的幸福婚姻的嚮往,
對內心使命感的堅持,以及對工作的投入和熱愛。
所以要感謝學友,他不僅帶給我們動人的音樂,
還帶給我們滋養心靈和人格的榜樣。
如果用商界的人來類比,
學友屬於那種一路走來,越走越好的職業經理人。
對那些身處職場的人,學友的經歷說明
只要能夠善用自己的天賦且堅持,終會有一方自己的廣闊舞臺。
而對尋找心靈鏡像的人們,
張學友代表了對婚姻、家庭、子女盡責的典範男人,
代表了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成熟男人。
正如美國人鍾愛於美國精神典範的TOM HANKS,
社會主流認同和稱讚張學友以及他所流露出的價值觀,絕不意外。

其他——1.關於國語版《雪狼湖》。
因為在創作順序上,先有粵語版再有國語版,
所以很自然的繼承了混雜中國傳統與西式文化的殖民地文化氣質。
但這種氣質,在國語版中顯得與戲劇主體不甚協調。
2.《雪狼湖》單薄的故事,
特別是男女主人公過於單純的個性,限制了人物的塑造空間。
如果讓我寫(哈哈,先借機自我滿足一下),
我會借鑒《連城訣》的人物,
把胡狼塑造成一個如丁典般有種花天賦但內心孤傲的花匠,
所以他才會在花被毀壞後爆發出那麼決絕的憤怒。
我還會借鑒《吸血鬼驚情四百年》的情節,
讓胡狼變身為擁有攻擊力的狼,並襲擊當初帶給他和雪傷害的人們,
但依然備受與雪分隔不同時空的折磨。
最終又會讓胡狼醒悟,瞭解只有“愛”而非“恨”,
實現自我救贖,並與雪成就不老的傳說。
3.關於電影《如果▪愛》。喜歡金培達創作的主題曲,
喜歡學友非憤怒表演狀態下的反璞歸真的歌唱。
當學友以美聲似的發聲方法唱《男人本應嫉妒》時,
坦白的講,不喜歡——因為這樣的演繹,
多的專注於聲音表現的技法與形式,而非內在的情緒,
但後者才往往是打動聽者更重要的元素。
4.關於音樂劇《如果▪愛》。其實內心還是蠻期待這部音樂劇的,
希望製作各方能儘快協調好版權問題,讓這部音樂劇能夠順利的創作出來。
而在音樂氣質或是主題上,我覺得可以按照華人的音樂偏好來創作,
沒必要一味按照西方經典的音樂劇來編排。
因為我一直相信,洞悉聽者欣賞習慣和心理需求的,一定會成為經典;
而是否按照某個經典模式,到不是成為經典的關鍵要素。
5.關於電影。儘管學友的表演實力和潛力在《男人四十》中已被證明,
儘管學友也表示希望自己在表演方面的表現能被認同。
但我很自私的希望他在電影方面的成就,
依舊通過電影音樂等與音樂相關的方式實現。
因為個人覺得,從RESULT-ORIENTED的角度來看,
相比表演,電影音樂應該與學友接下來的事業路徑更為吻合。
-------------------------------------------------------------
轉貼自百度貼吧
作者: 李白杜撰
-------------------------------------------------------------
確實等得太久了.4年多了.
對於一個以前一年出4.5張專輯的人來說,實在是太久,
我們這些傷心的歌迷也太餓了.
我在第一時間有機會聽到了好久不見這首歌,相當不錯,心水之選,
絕對適合在冬天尤其是過年這個時間拿出來聽.
我看到了我一直喜歡的學友沒有隨大流.沒有退步我很高興.
要說現在的專輯自然要拿以前的歌來做比較,
我發現很多友迷用張學友讓我失望,
張學友的風格已經不是我以前喜歡的風格來做標題,
寫出自己對新專輯的總總想法.我覺得很好.
只要不涉及人格侮辱.怎麼評論都沒有關係.
但是有一點我覺得需要指出的就是,
張學友今時今日的地位不會因為什麼而改變,
好的不好的,都一樣。
同樣,沒有所謂張學友的風格,或者適合張學友的風格.
從1985年出道到現在22年.張學友一直在變化.
一樣的東西形容不了一直在變化的學友.

從早期專輯說起,學友的成功是得天獨厚的.
以後香港在華語歌壇來說都不會有這樣成功的歌手出現.
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學友本身條件很好,
加上早期香港樂壇比現在塌實,不想現在這麼浮躁.
現在的香港樂壇已經很難再做出好的音樂.
學友的專輯大致可以分以下幾個階段.
早期由於香港本土原創力量相對不足.
大量的經典曲目都是來之日本的流行音樂翻唱.
這一點是一個要承認的事實.
但是如果說是這些歌曲帶紅了學友我不承認.
因為張學友唱歌這麼多年,和他唱工有的比的不是沒有,
但是都沒有他這麼紅,因為在張學友的歌裏面附上了張的靈魂,
什麼是靈魂,就是十分的用心,十分的感情,
任何一首不管屬不屬於他的歌曲只要被他演唱都會留下深深的張學友烙印.
這才是真正值得稱道的地方.
純粹技巧在中國來說,絕對不少這樣的人才,
但是為什麼都感覺少點什麼,少的就是這點靈魂.
這也是很多歌曲經過學友演唱好過原唱的原因.

回到專輯,不得不提區丁玉這個人.相當不錯的監製.
可以說學友的早期成功很大部分程度得意於他對音樂的掌控.
陳慧嫻的成功同樣如此.
經過很多早期的成功之後.學友擺脫了對商業的束縛.
畢竟他已經是塊金字招牌.
在中期很多地方開始加入本土或者華語圈的原創作品.
比如.郭子.比如.李思松兄弟.比如劉偌生.和後來的葉良駿.
有人說葉的歌曲買不掉先買給張信哲再買給劉德華
最後不要的買給學友簡直是笑話至及.這裏不多說了.
至少想和你去吹吹風和三天兩夜是非常適合學友同樣是非常好的作品.
可能是因為太多的歌曲都是出之這些人手裏面.
真正喜歡音樂對音樂滿是熱情的學友開始選擇了與更新的原創音樂人合作,
希望能夠出現新的火花.
如果張學友為了錢完全可以一直這樣下去,
我相信大把的錢可以送到他手上,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這是一個真正喜歡音樂的人的真正熱誠.
光是這一點已經使很多同期歌手汗顏.

離開了李思松的(離開以後)離開了郭子的(祝福)
到後面學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我覺得在2000之前學友是一個樣子.
2000以後瑤華出生.學友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面又發生了鼻炎這些事.學友在很多方面都與以前不一樣了.
當然.學友也不希望別人說,張學友永遠是唱吻別的張學友.
換上了小安.湯小康.
對於湯小康我覺得他給學友的兩首歌都一般般,
遠沒有他的成名作情非得以那麼靈氣十足.
或許還在磨合階段.期待以後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現.
在當我想起你之前的學友是90年代熱力四射激情澎湃的學友.
2000以後當上爸爸的學友是深情款款.
更加接近人生本質的學友.我都喜歡.
喜歡是自己的事.不需要牽強.
我覺得學友在歌壇的位置和周星星在影壇的位置很相似.
同樣的受歡迎.同樣的到了一定高度.同樣對自己的事業滿懷熱忱.
在周星星的功夫出來之後很多人說.周的電影越來越不像他.
我覺得能夠在這樣的地位還要想求新求變,已經使很多人望塵莫及.
不管好不好,至少值得尊敬這份熱忱.
他的情況是不是和今日的學友情況很相似.都是我喜歡的人.
說了這麼多.期待1月26號的新專輯.因為我會一直支持你.

再說說07年的演唱會.這次我演唱會至少在宣傳運作上很成功.
今時今日能夠在世界範圍裏面開40場以上演唱會的就只有他.
加上學友現在狀態似乎比02那次巡迴還要好,尤其值得期待.
說到了演唱會很多人會說現在當紅的歌手,也會說現在專輯誰的銷量最好.
可以很實在的說一聲.在今天的香港,能夠買上5萬的歌手就幾個人.
但是當中賣的最好的覺得是張學友.這些是有資料可以查的.
比如上一張完全個人創作的專輯.我要是沒記錯銷量應該是10萬.
比起今天幾張加起來都不到10萬的人,強出了多少.
同樣.活出生命這樣演唱會的專輯.又是10萬.
同時也是05年單張銷量冠軍,這都是有資料可以查的.
比起某些歌手動不動就是200萬的專輯真實可信的多.
其實在香港學友從來都是賣座型.只要出碟.
同樣演唱會也一樣.10場以上場次的現在能一次開滿的找不出幾個.
如果說銷量可以作假.演唱會是不可能作假的.
與其無聊和人比銷量不如看看誰的演唱會開的最多.最賣座.
在香港或許學友不是第一.但是華語範圍內.
估計學友所有演唱會加起來場次應該是最多.
保守估計場次在300場.注意還沒有算這次巡迴的場次.
誰強誰弱用資料來說話.和人爭其實都是無聊.
用心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手才是正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友心人 的頭像
    友心人

    友心人的部落格

    友心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