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poca118 熱情贊助
作者:羽羽_LEE
正當大家彷徨四顧的時候,另一群人跑到大廳,
喊道“我拍到他了,拍到學友了。”
這幫同學的精神可嘉,是從機場打的跟來的,
她們的滿面紅光,快樂的表情讓我明確知道:
學友,你真的已經降臨成都,所有友迷心目中的神。
這個時候,那個人,那個成都友迷等了13年的神,
就在我們的樓上某個空間,旅程會不會讓他很累?
是在電話回家和老婆、女兒通話嗎?
是在窗前注視這座城市嗎?他在微笑嗎?
是不是會想著終於回到成都,他也在期待第二天的演唱會嗎?
學友,我們終於等到你~~~你現在在成都的土地上~~~
這麼近,那麼遠~~~ 手錶的秒針移動,
我們聊天,我們討論,我們計畫,我們晚餐、
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如果我們真的有小小靈魂,
它們凝望的方向,都是你~~~
這時候,電梯又下來了,人群開始不安的湧動,
人人恨不得自己是長頸鹿,終於、、、門開拉,一堆人,
沒有看到讓我們望穿秋水的張同學,鬆懈鬆懈、
事實證明,老張他總是站是電梯最裏面,
如果當時我們準備了X光機,
就會看到他正心平氣和的站在高大的保鏢背後呢、
尖叫聲,閃光燈,“張學友”、“JACKY”、“學友”、
此起彼伏的聲音高高低低的響起~~~
我終於見識到常在電視上看到的情景,
正當我又在感慨自己冷靜的時候,
我身邊那位一直表現正常,超冷靜型的小白同學,
在我耳邊大叫一聲“學友”~~~
這個分貝,足以讓帕瓦羅地汗顏~~~
我面色蒼白的緩緩轉頭看到她,
她的眼神完全無視我,穿過一切物質,
以兩點間最短距離,也就是直線方式直視學友~~~
小白,其實我真的不介意你大喊老張的名字,
不過,就算沒有提示,你也完全可以跑過去喊,
或者大廳任何地方大喊都成,不要在我耳邊,
我的那個震撼程度,不亞于看到老張的那個瞬間、
當然看到老張,那種超級心跳是因為開心,
但你給我震撼是,你成功的演示了
一個淑女是怎樣在半秒不到時間內轉換成野蠻女友的~~~
之後是,人群簇擁學友上車,學友在揮手,也在微笑、
目送你離開,有無限感慨~~~
4月15日PM:4點 天空的色彩很漂亮~~
我們在場外拉起橫幅--成都友迷會、
一些還沒有領會服和燈牌的友迷,開始前來按名單領東西。
我們不時望向場內,突然聽到“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我們相互對望、無須講述了,那種欣喜是友迷都可以體會到。
場外的人越來越多,5點半、6點、6點半,我們開始進場了~~~
看到場地,那是一陣竊喜~~哈哈哈~~~,
不約而同大家開始目測距離,是5米?6米?7米?如此接近啊~~~
趁著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開始拍照拉,
“成都友迷會”的燈牌,“友”字的燈牌,“JACKY CHEUNG”燈牌,
每個人都開開心心的相互拍著相片,這時候,夜色已近~~~
我想,冷焰火究竟會有多美?
它在台下閃耀,親愛的老張會不會很開心~~~?
關於演唱會,真的無須多言了,無論有多少筆墨,
我都無法完整、清晰的描述這場演唱會帶我的震撼~~~
珠玉在前啊~~~友吧裏的高人們已經寫太多、
特別想提到的是,看臺區的友迷,你們真的是好樣的!
你們的掀起的人浪~~~超整齊的“張學友,我愛你”,
我們回頭,看到、然後,跟著大喊~~~
如果要說那刻有什麼感覺,那就是,覺得很驕傲~~~
在“每天愛你多一些”的時候,大概是冷焰火最整齊的時候,
我一手舉著燈牌,一手舉著焰火,和大家一起揮動,
學友,你看到麼?
我們想用這種方式讓你知道,我們會永遠支持你~~~
右邊的友迷總是大喊“JACKY”~左邊的友迷則大叫“學友”~
好吧,算你們贏了,我只好“學友”、“JACKY”的重複呐喊,
最後可以總結的是,金嗓子真的是歌迷去演唱會的必備良藥、、、
音樂劇開始,這部分是我期待已久的,
當看到學友上場,我開始恍惚,就像回到2006年1月7日晚上,
我在房間聽著“雪狼湖”CD,遙想著當時在北京的那場音樂劇~~~
我沒有哭,我在台下看著學友、
一直到“祝福”、那種力量突然湧出,
我明白,如果不快低頭,怎麼可以掩飾、、、
學友在臺上,在閃光~~~
我用手遮掩,躲避這種光芒,
這晚的煙火真的很漂亮~~~
---------------------------------------------------------
作者:北緯周公子
從昨晚開始,我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神。
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唱歌,唱到名利都不再重要,
唱到45歲有了三個孩子,唱到聽歌的人和自己頭髮都已花白,
唱到一個城市、一百個城市全都安靜的聽他唱歌,
唱到台下的人都緊緊擁抱,唱到十億個掌聲和哭泣,
唱到每首歌都全場大合唱……這個人的確應該叫做神。
你唱《一路上有你》,我便回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你唱《吻別》,我便想起和小學同桌互相抄暑假生活,
電視裏放歌我用稚嫩的童聲跟著唱;
你唱《每天愛你多一些》,我便每天放學去遊戲廳裏打街頭霸王;
你唱《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我便在14那年和夥伴開始學抽煙,
在學校的樓道裏用未完成變聲的喉嚨學你嘶吼;
你唱《想和你去吹吹風》,我便在大雨裏排隊買你的磁帶,
因為那年聽說你要告別歌壇;
你唱《李香蘭》,我第一次跟表哥去卡拉OK聽他們唱你的歌;
你唱《情書》,那年學校裏最流行的就是寫情書;
你唱《天氣那麼熱》,我在高中的課桌上戴著耳塞午睡;
你唱《我真的受傷了》,我開始懂了男人和女人;
你唱《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我開始默默原諒從不曾原諒過的人;
你唱《在你身邊》,我開始思考家的意義;
你唱《祝福》,我開玩笑的給朋友說,
我的生日張學友給我唱堂會,然後開始流淚;
你唱得我們心醉,你唱得我們心碎。
在我24歲生日哪天,我要謝謝你在我心裏導演了一部黑白電影,
電影裏昨天的我在哭在笑,在付出在遺棄;
昨晚的現場,我看到太多熾熱的淚;
我必須承認我和那些在場外靜靜坐著聽歌的人一樣脆弱;
還有那一對對情不自禁擁抱的背影;
大多數人的眼睛裏,都有很多內容;
他們來聽一個叫張學友的歌者唱歌,也順便來看看自己;
想和你再去吹吹風,雖然已是不同時空,
還是可以迎著風,隨意說說心裏的夢……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在十七歲的初戀第一次約會,
男孩為了她徹夜排隊,半年的積蓄,買了門票一對……
我們像一隻只生活在樹底的蝸牛,夢想要爬上樹梢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們沒有帶殼,因為我們覺得那太笨重,
我們需要速度,要最快的往上爬,
可惜爬到樹腰,我們受了一些傷,
我們需要擋風遮雨和休息的港灣,
才知道哪個笨重的殼有多麼重要,
於是我們回到樹底去找我們的殼,
才發現,我們的殼裏只有白髮和皺紋,
那一雙雙曾經明亮的眼睛都已變得滄老;
我不知道那牽著一對兒女的夫妻共同經歷過什麼,
我只看到哪個衣著體面的男人緊閉的嘴唇和晶瑩柔和的眼神,
她的妻子左手牽著女兒,右手挽著老公,
夜風吹起她的長髮,極盡溫柔;
哪一對在公車上衣著樸素拿著望遠鏡一言不發的中年夫妻,
手牽著手步履急促氣喘吁吁的朝你的歌聲走去,
他們也許去一起尋找在某個美麗的夜晚
男人第一次給女人唱一路上有你的初戀;
兩個男人蹲在臺階上聽你的歌,一言不發,
他們的臉色黝黑皺紋如石刻,
聽你的吻別輕聲合唱,眼神像極了旁邊那對16歲戀人;
我甚至聽見了場內那整齊合一的合聲,
連顫抖和哭泣都那麼整齊;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今晚都在這裏。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些東西從不曾老去,
那麼我們應該學會珍藏在心底;
比如每一首歌給你的印記,比如每一段歲月留下的痕跡;
但我們都會老去,我們都會有24歲和45歲;
我只不過希望在我45歲那年,還能聽到66歲的你歌唱,
因為你答應過我們要唱到70歲;
你答應過要用歌來表達我們每個人的心,
不管是多少歲的感情,我們都想在你的歌裏找到;
你昨晚忘記唱那首《不老的傳說》,
哪個童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
因為我們希望你就是哪個童話,留在每個人的心裏永遠不老;
學友,答應我們,等我們45歲時,還能聽你的演唱會。
再給我們一次救贖的機會。
謝謝你昨晚的3個半小時,謝謝!
--------------------------------------------------------------
對不起,學友 /作者: 木然
前兩個星期,聽完張學友在多倫多的演唱會後,
我曾寫過篇文章,題目是《難爲張學友》,
文中除了對張學友當晚所表現出來的疲倦和準備不足表示失望外,
還對學友在演出中的認真和誠懇表示讚賞。
記得當晚一開場,由於之前排練時間不夠,
學友在演唱中出現不少失誤,
一切如我先前所說的:“像他所擅長的高腔假聲演繹,
因音域無法從容擴展,導致音色乾澀;
而在高音關閉點上亦顯得力不從心。
在一組快歌之後,學友相當歉意地說:
我保證,以後,以後,一定,一定要早點拿到場(排練),
如果我下次來到多倫多演出,請大家提醒我……”
如今我還記得學友在說“以後,以後,一定,一定……”時,
眼神裏所流露出的歉意。
前天從網上獲悉,原來年前學友啓程赴美加演唱時已知道父親病危,
抵達美國後,一下飛機他就打電話回香港,
當他獲悉父親已去世這一悲痛消息時,
學友的母親在電話一再叮囑他,
既然已成事實,就低調些,不要影響工作,
一切後事,等演唱會結束後再處理。
真的很感謝學友,
原來在美加的每場演出,他將不幸和悲傷深埋在內心,
以開心、快樂和積極的一面示人。
從美國到加拿大,在整個演出過程中,
除了親朋好友,他沒有將自己的悲傷向任何人透露,
這種專業精神,體現了學友的完美。
同樣要感謝的,是張學友的母親,
她在失去丈夫的那刻,仍鎮定地囑咐兒子,要低調,
不要惦挂家裏,不要影響工作,將演出完成好。
學友有這樣識大體的母親,不但是學友的驕傲,亦是學友歌迷的驕傲。
以前梨園有句行話,叫做“臺上演戲,台下做人”,
講求的就是藝德,亦就是“戲品”和“人品”這兩方面。
一個演員,就“戲品”而言,
體現爲對藝術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至臻境界;
而所謂“人品”,則表現爲潔身自好,自尊自律,
視觀衆如“父母”,待同行若手足;唯藝爲重。
無論是“戲品”,抑或是“人品”,學友都是具備的。
在多倫多演出的第一晚,我曾數次看到學友不停地擦眼,
特別是他講到自己作爲父親,應女兒瑤華要求寫下了《瑤瑤》這首歌,
學友唱完《瑤瑤》後不停地擦臉擦眼睛。
與學友曾爲同事的麥之華,在她的《至情至性,感悟張學友》文中道:
“不知道是汗還是淚,唱完後學友不斷臉上擦……”,
如今看來,學友在那時那刻真情流露亦是可能。
那天晚上,學友還唱了《心如刀割》,
用情之真切,遠非是歌曲所能完全表達的。
不能原諒的,是我們毫不知情,陶醉在一次一次的encore中,
直到他站在舞臺上,微笑著,默默地向我們揮手
……那麼遠,這麼近。
-----------------------------------------------------------
去看你的演唱會 / 大洋新聞 2007.3.30 / 廣州日報 作者:陳羽中
最近我接到最多的電話,來自“失散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老親戚,
他們在短暫寒暄過後直奔主題:“你能夠拿到(或幫我買到)張學友的票嗎?”
我在“朝花夕拾”起這番舊日情誼之後,
對他們的回答無論親疏遠近,一概只能說聲抱歉。
不僅僅因爲我不是跑演唱會的記者,自己也拿不到票,
而是張學友演唱會的票已經賣瘋了。
最新消息是在票販子手中,一張原價480元的票現在已經賣到1500元。
到了演唱會當天會是什麽新高,我無法預料,
只知願爲這個價格掏腰包的大有人在。
因爲在公開售票的第二天,480元的票已經售罄。
追問同行,他們都無奈地表示:
“是的,親愛的,現在只剩150元的少許。”
與此同時,MSN上朋友們的簽名檔裏,
有人寫上了“求購學友演唱會票,480元那種”。
我可憐的跑音樂線的同事,臥病在床期間
還要跟我的譬如“到時能帶我進去就可以”之類的無理要求周旋,
實在是“屈到病”!
頭髮亂了,音樂會臨近了,我的心中卻無端升起一股暖流。
我們爲什麽喜歡張學友,不僅因爲他是歌神,
也不僅因爲他跟我們“70年代生人”的集體回憶有關,
也不僅因爲類似的巨星演唱會已日漸稀缺。
在見多了裝酷作秀、脫衣賣肉來嘩衆取寵的樂壇新新偶像之後,
你會懷念一位人生的好學生,
他“品學兼優”,“無不良嗜好”,平和從容,熱愛家庭,
順流逆流中都熱愛工作,從不強出風頭。
作爲往日四大天王中歌唱實力最強、相貌也最普通的一個,
張學友說話演戲甚至有些冒著傻氣,
也沒有13年追他追到家破人亡的粉絲,
但他卻有著足以陪伴我們一生一世的白金歌喉,
還有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溫暖笑容。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江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大城小調,經典叢生,在某種程度上,
內地年輕人的耳朵,大都沈醉在香港的“靡靡之音”裏。
隨著張國榮、梅豔芳這些不老傳說紛紛逝去,
他們的演出日漸成爲絕版。
活著的經典標本已經看少見少,我們在多年後的今天,
像抓住時光的手一樣渴求一張學友演唱會的票,
實在是在感歎命運無常之餘,對自己的一種疼惜和眷顧。
- May 22 Tue 2007 09:46
學友光年*佳文共賞---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